2025 年 7 月 21 日,在援藏指挥部的发言中,乒乓球传奇马龙再次深情表示:“北京算是我的第二故乡,希望为北京的体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” 这句话不仅是一位游子对培育之地的感恩,更是一位体育领袖对未来的郑重承诺。从 13 岁初到京城的迷茫少年,到六夺奥运金牌的 “六边形战士”,再到如今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传承者,马龙与北京的故事,早已超越了运动员与城市的简单关联,成为双向成就的典范。
2001 年,13 岁的马龙因身体条件被辽宁省队淘汰,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北京西城体校教练关华安的慧眼识珠。这位伯乐将马龙带入北京队,让他在 “冬训一天四练” 的高强度打磨中重塑竞技生命。北京队先进的训练体系和开放平台,不仅提升了马龙的技术,更锻造了他 “扩大格局、开阔视野” 的精神底色。仅仅两年后,15 岁的他便入选国家队;2004 年全国锦标赛上,他击败刘国正、王皓等名将夺得男单亚军,天赋在京城沃土上迅速绽放。
在 23 年职业生涯中,马龙从北京出发,斩获六枚奥运金牌、31 个世界冠军,成为乒乓球史上首位 “双圈大满贯” 得主。2024 年底,他更以 “北京榜样” 的身份站上领奖台,用辉煌成就回馈这座城市的信任。正如他所言:“我选择了北京,北京也选择了我。”
如今的马龙,早已从聚光灯下的运动员蜕变为体育事业的传承者。担任中国乒协乐鱼网官网副主席后,他将更多精力投入青训,亲自指导 U18 队员,延续北京队 “传帮带” 的优良传统。在他的影响下,王楚钦等新生代球员快速成长,直言 “在马龙身边成长是幸运的”。2024 年 10 月,他走进德胜体育中心,为小队员们带来乒乓球技能公开课,从正手攻球到战术讲解,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下一代。这种传承,既是对北京培养模式的承袭,更是对体育精神的延续。
面对未来,马龙的蓝图早已超越了竞技层面。2025 年 7 月,北京市体育局与橙狮体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双方将围绕 “双奥 100” 精品赛事计划、体育科技融合等领域深度合作。作为体育界代表,马龙多次强调科技对体育产业的赋能作用,期待通过 AI 动作捕捉、智慧场馆运营等技术,让更多人感受到运动的魅力。
与此同时,他积极推动体医融合,在北医三院与北京市体育局的合作签约仪式上,他特别提到医疗保障对运动员职业生涯的重要性。未来,他计划将运动康复、科学训练等理念融入青训体系,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更全面的发展支持。
除了体育事业,马龙的社会责任感同样令人钦佩。2025 年 7 月,他在西藏林芝参与 “奥运冠军面对面” 活动,与官兵比拼叠 “豆腐块” 被子,用亲和力拉近体育与大众的距离。此前,他多次为贫困地区捐赠乒乓球器材,在斯巴达儿童赛中携子参赛,鼓励孩子们 “走出舒适圈”,用实际行动传递体育精神。这种从赛场到社会的多维贡献,让 “龙队” 的形象更加立体。
结语:
从初入北京队时的青涩少年,到如今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领军人物,马龙用 24 年时间书写了一段与北京共生共荣的传奇。正如他在 “北京榜样” 颁奖典礼上所说:“体育不仅是竞技,更是一种精神传承。” 未来,随着全运会等赛事的收官,马龙或将逐步淡出赛场,但他对北京体育事业的深耕才刚刚开始 —— 青训体系的完善、科技体育的探索、体医融合的实践,都将是他新的战场。这座被他视为 “第二故乡” 的城市,也将继续见证一位体育传奇的责任与担当。